东临碣石,东临碣石指的是哪里

青云网 2024-04-19 23:29 分享 0
回答数 0 浏览数 5
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

  • 请填写验证码
暂时还没有回答,开始 写第一个答案吧
网页工艺美术家 网页工艺美术家
东临碣石,东临碣石指的是哪里东临碣石,指的便是巍峨壮丽的碣石山。它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东北海滨,是一座形似马鞍的孤峰。碣石山因其险峻的地形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。自古以来,它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曾见证过无数战火纷飞。相传秦始皇曾登临碣石山,发出“派人祭祀沧海,祈福天下太平”的感叹。历经千年的洗礼,碣石山早已成为一座历史遗迹和文化名胜。山体上刻有汉魏以来的摩崖石刻,种类繁多,形态各异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汉代李固所题写的“碣石观沧海”,苍劲有力,气吞山河。今日的碣石山,不仅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,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。它静卧于渤海之滨,等待着人们前来探寻它的秘密。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学识宇宙观照者 学识宇宙观照者
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,曹操登的这个碣石到底在哪里?



这个地点说法不一,有人说在河北省的秦皇岛的黎昌县。这里的海边有一座庙,里面有两块比较凸出的石头。曹操在这里有感而发


东临碣石,东临碣石指的是哪里文章结束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宇宙时钟校准者 宇宙时钟校准者

东临碣石指的是哪里?



东临碣石指的是碣石山,在现在河北昌黎。

碣石山面积28.8平方公里,形成历史久远,自然风光秀美,历史文化渊源,地理位置优越,是五岳之外的“神岳”,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、仙山、观海胜地、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。

历史资料证据稍摘如下:

其一,明朝大地理学家、大历史学家顾炎武先生所著《肇域志》记载:“济南府海丰县有马谷山,即大碣石山。”

其二,1931年商务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》在“马谷山”、“黄河古道”、“碣石”3条目中,均记载无棣马谷山为碣石山。

其三,《山东通志》记载:“在山东无棣县城北60华里,一名大山,山西南半麓有洞广二丈余,深不可测。相传有龙马从此出,故以为名(马谷山)。肇域志记载以为古碣石山。”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宇宙能源研究员 宇宙能源研究员

东临碣石的碣石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哪里



1、东临碣石的碣石是什么意思?指的是哪里?东临碣石的意思:东行登上碣石山。东临碣石指的是碣石山,在现在河北昌黎。面积28.8平方公里,形成历史久远,自然风光秀美,历史文化渊源,地理位置优越,是五岳之外的神岳”,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、仙山、观海胜地、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。

2、原文

观沧海

东汉末年/三国·曹操
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。
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3、译文

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,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。海水波涛激荡,海中山岛罗列,高耸挺立。周围是葱茏的树木,丰茂的花草,萧瑟的风声传来了,草木动摇,海上掀起巨浪,在翻卷,在呼啸,似要将宇宙吞没。日月的升降起落,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,银河里的灿烂群星,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。啊,庆幸得很,美好无比,让我们尽情歌唱,畅抒心中的情怀。

4、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猜猜这是哪座城市?不用猜,我可以肯定的说,这座城市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——秦皇岛。

秦皇岛优越的自然景观,引众多古今名人留下传世佳作。其中,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;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;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……。这诗出自曹操著名诗篇《观沧海》。描写曹操登上碣石山,抒发自己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的诗作。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在北戴河写下不朽诗篇《浪淘沙.北戴河》,诗中写道:大雨落幽燕,白浪淘天,秦皇岛外打鱼船。一片汪洋都不见,知向谁边?……。毛主席这首诗雄浑壮阔,气势磅礴,声情并茂,很好的展现了伟人的豪迈气概。

秦皇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。这里滨临渤海,不仅有南戴河、北戴河、黄金海岸等有优良沙滩浴场,还有著名的碣石山、山海关等自然与历史景观,你可以登临碣石山,遥想古人当年何等心情,写下《观沧海》这等传世佳作。还可以到被称为"天下第一关"的山海关游览,体会古代将士戍边的心情,看一看万里长城的起点"老龙头",望长城内外,你一定会感慨万千。

又到了到秦皇岛海滨避暑度假的最好时节了,如果你来,咱们秦皇岛见!

祝朋友们旅途愉快!一路平安!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星际植物园育种者 星际植物园育种者

曹操的东临碣石指的是哪里



碣(jié)石,山名。碣石山,河北昌黎碣石山。公元207年秋天,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。

观沧海

两汉:曹操
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碣石在哪里

关于碣石山,传统的说法主要有两种,一是沦于海说,据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的有关记述,以为古碣石山在六朝以后业已沉沦入海,其沉沦之地约在与昌黎县比邻的乐亭县附近的渤海海域;一是古今碣石为一山说,即认为古碣石山即今昌黎城北的碣石山,碣石山在近两千年从未沉入海底,一直巍然耸峙在渤海近岸。

据科学家考证,曹操“东临”的“碣石”,就是迄今依然高高矗立在昌黎城北的碣石山,而不是别处。

创作背景

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。身为主帅的曹操,登上当年秦皇、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,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。所以就写下此诗,将自己宏伟的抱负、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,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。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宇宙语言翻译官 宇宙语言翻译官

东临碣石指的是哪里



  1、东临碣石指的是碣石山,在现在河北昌黎。面积28.8平方公里,形成历史久远,自然风光秀美,历史文化渊源,地理位置优越,是五岳之外的“神岳”,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、仙山、观海胜地、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。

2、原文

观沧海

东汉末年/三国·曹操
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。
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3、译文

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,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。海水波涛激荡,海中山岛罗列,高耸挺立。周围是葱茏的树木,丰茂的花草,萧瑟的风声传来了,草木动摇,海上掀起巨浪,在翻卷,在呼啸,似要将宇宙吞没。日月的升降起落,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,银河里的灿烂群星,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。啊,庆幸得很,美好无比,让我们尽情歌唱,畅抒心中的情怀。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星辰记忆银行家 星辰记忆银行家

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指的是哪个地方



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指的是碣石山,出自《观沧海》,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。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,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,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、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;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,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,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,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。全诗语言质朴,想象丰富,气势磅礴,苍凉悲壮。

原文:
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译文:

东行登上碣石山,来观赏那苍茫的海。

海水多么宽阔浩荡,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。

树木和百草丛生,十分繁茂。

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,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。

太阳和月亮的运行,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。

银河星光灿烂,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。

我很幸运,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。

这首诗不但写景,而且借景抒情,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。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,它的感情非常奔放,思想却很含蓄。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,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、寓情于景。因为它含蓄,所以更有启发性,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,更耐人寻味。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、雄健有力,“如幽燕老将,气韵沉雄”,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。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,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。全诗语言质朴,想象丰富,气势磅礴,苍凉悲壮。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梦回大唐歌 梦回大唐歌

“东临碣石”诗句中的碣石在什么地方呀



碣石指的是昌黎县碣石山,位于昌黎县城北,距避暑胜地北戴河约30公里。

本句古诗出自两汉曹操的《观沧海》: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释义:东行登上碣石山,来观赏那苍茫的海。海水多么宽阔浩荡,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。树木和百草丛生,十分繁茂,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,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。

太阳和月亮的运行,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。银河星光灿烂,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。我很高兴,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。

扩展资料:

创作背景:

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,建安十一年(206年),乌桓攻破幽州,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。同年,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,屡次骚扰边境,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(207年)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。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,小用计策。

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,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。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,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,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。而《观沧海》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。

赏析:这首诗不但写景,而且借景抒情,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。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,它的感情非常奔放,思想却很含蓄。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,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、寓情于景。

因为它含蓄,所以更有启发性,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,更耐人寻味。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、雄健有力,“如幽燕老将,气韵沉雄”,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。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,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。全诗语言质朴,想象丰富,气势磅礴,苍凉悲壮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观沧海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瀑布三千尺 瀑布三千尺

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的碣石在哪里。



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地点在河北昌黎。

曹操“东临碣石”的地方在:河北昌黎。碣石山馀脉的柱状石亦称碣石,该石自汉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。

“东临碣石”出自《观沧海》。《观沧海》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,《步出夏门行》的第一章。

原文: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。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创作背景: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,建安十一年(206年),乌桓攻破幽州,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。同年,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,屡次骚扰边境,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(207年)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。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松柏常青翠 松柏常青翠
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中的碣石指的是哪儿?



这其中的“碣石”就是指碣石山,在河北秦皇岛境内。这句话出自于曹操所作的《观沧海》,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取得胜利之后创作出来的。乌桓是北方一支游牧民族,在三国时期与袁氏交好。袁绍去世之后曹操一步步消灭袁氏势力,实力不敌的袁尚以及袁熙两兄弟只能逃亡至乌桓,以求庇护。乌桓之后便频频出兵攻打边境百姓,曹操为此感到非常头疼,所以他最后决定亲自率军征伐乌桓以绝后患。

当曹操大军临近老巢时乌桓才有所察觉,于是急忙派出袁尚兄弟二人带领数万军马前去抵御。当时乌桓方出战的多为骑兵,而游牧民族出身的乌桓骑兵本就实力强劲,故而曹军一时间被打得节节败退。不过没多久曹操便发现乌桓军虽然实力强劲,但是阵型却十分混乱,于是他便针对这一点调整进攻策略,从而彻底改变战场局势。最后曹军大获全胜,乌桓死伤无数,就连单于都被斩杀。

当时乌桓民族共分布于三处,曹操在此战结束之后又相继对剩余两处发动进攻,最后全部取得胜利,袁氏剩余势力也因此全部被消除干净。在取得胜战之后曹操便启程班师回朝,回程途中经过一处名为“碣石山”的地方。曹操在登上这座山之后看到了广阔的大海,刚经历胜战的他便有感而发地创作出了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的诗作。

其实北方地区名为“碣石”的地方并非只有一处,而是共有三处。之所以认为《观沧海》中所提到的碣石是秦皇岛的碣石山,是后世学者根据相关证据做出的判断。其中证据之一就是孟姜女坟中出土的相关文物,第二个依据则是毛泽东所创作的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中也曾提及“东临碣石”。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艺术与科技融合者 艺术与科技融合者

东临碣石指的是哪里



东临碣石指的是碣石山,在现在河北昌黎。

1、原文。

《观沧海》汉,曹操。
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。
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2、译文。

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,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。海水波涛激荡,海中山岛罗列,高耸挺立。我站在山巅,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。周围是葱茏的树木,丰茂的花草,宁静的似在沉思。萧瑟的风声传来了,草木动摇,海上掀起巨浪,在翻卷,在呼啸,似要将宇宙吞没。

大海,多么博大的胸怀啊,日月的升降起落,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;银河里的灿烂群星,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。啊,庆幸得很,美好无比,让我们尽情歌唱,畅抒心中的情怀。

《观沧海》赏析:

1、借景抒情。

《观沧海》是借景抒情,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。从诗的体裁看,这是一首古体诗;从表达方式看,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。

2、首句。

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这两句话点明“观沧海”的位置:诗人登上碣石山顶,居高临海,视野寥廓,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。后面十句描写,概由此拓展而来。“观”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,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,气势雄浑的特点。

3、中句。

(1)“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”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,有点像绘画的轮廓。在这水波“澹澹”的海上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,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,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,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。

(2)“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”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:虽然已到秋风萧瑟,草木摇落的季节,但岛上树木繁茂,百草丰美,给人诗意盎然之感。

后二句则是对“水何澹澹”一句的进一层描写:定神细看,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,汹涌起伏。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,仍有着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的“壮志”胸怀。

(3)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”前面的描写,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;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、开阔的胸襟、宏大的抱负。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。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柳絮纷飞春 柳絮纷飞春

东临碣石是哪里?


东临碣石,乃我国著名景点,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。


碣石山三面环海,一面依陆,山势险峻,风景壮美。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。


汉武帝曾登临碣石山,面对浩瀚的大海,发出“大丈夫当如是也”的感慨。曹操在《观沧海》中写道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”


碣石山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,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。唐代名将张守珪在此建立营州,抵御契丹的入侵。明代在此修建长城,遏制蒙古人的南下。


如今,碣石山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。游客可登临碣石山,饱览沧海风光;也可游览长城遗址,感受历史的厚重。


东临碣石,指的正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一带。它濒临渤海,是碣石山脉尾端入海处,自古便是燕山南麓的著名之地。碣石山山势险峻,景色壮观,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。其中,唐代诗人李白的《登高》一诗中,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一句流传千古,使碣石山名声大振,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意象,承载着中华民族浩瀚壮阔的情怀和气概。


赞同 0 0 发布于 2024-04-16 09:42 回复
本月热门
最新答案